成长作伴 | 悬垂游戏大挑战
《指南》健康领域指出:中班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。悬垂运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抓握力量、上肢肌肉耐力、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,同时有益于帮助幼儿养成挑战、坚持、不怕困难的运动品质。户外联动游戏中,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,有效利用和整合户外大型器械开展悬垂运动游戏,在游戏中关注幼儿悬垂动作发展及运动品质,积极调动幼儿悬垂游戏的愿望,发展幼儿的悬垂能力。
第一次游戏:小猴子上树
口述人:轩轩
户外联动游戏开始了,吊环上串上竹竿引起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注意,我们纷纷围了过去,老师告诉我们这是“小猴子上树”的新游戏。
丁丁踮起脚尖去够竹竿,可是够不到。于那我先来试试吧,我轻轻纵身一跃,双手抓住竹竿,双脚自然下垂,大家一起帮着数数“1、2、3、4、5……”10秒后稳稳地落在地上,大家鼓起掌来。成功啦!好开心。
诺诺也来了,她抓住竹竿,嘴里开始数数;“1、2、3、4、5……”数到7的时候,她掉了下来。她说:“真好玩,我还要玩一次。”
新月在阿姨的帮助下双手抓住竹竿,可是由于身体来回晃动,5秒后掉了下来,她说:“怎么那么快就掉下来了,太难了。”
是她请阿姨帮忙,只见她悬吊在竹竿上,可是马上就掉了下来。她说:“我的手没有力气,抓不住,我不玩了。”
幼儿行为分析
《指南》健康领域指出:中班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。但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悬垂这个动作,中班幼儿的能力相差较大。
大部分幼儿对“小猴子上树”游戏感兴趣,能够大胆尝试悬垂的动作和方法,但仍有小部分幼儿存在畏难心理,不愿尝试。
轩轩身轻又敏捷,有一定的弹跳能力,只要轻轻一跳就能够到竹竿,手臂力量、控制力和坚持性都较强。
诺诺抓握力量和耐力较好,悬垂时间明显加长。
丁丁、新月上肢力量与耐力不足,身体协调性较弱,所以抓竿时间短,易掉落。
教师支持与回应
接纳幼儿对于悬垂游戏的畏难情绪,运用趣味情境游戏来鼓励并陪伴幼儿先玩难度较低的悬垂游戏,及时肯定幼儿敢于挑战、坚持、不怕困难的运动品质,先由成人将幼儿抱起抓竿,帮助幼儿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。
增加辅助材料可叠放的小凳子,幼儿根据需要叠放小凳子,帮助幼儿站在凳子上够到吊环,增加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。
创设“今日垂悬小能手”“垂悬大挑战记录表”,针对不同悬垂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,为幼儿提供适时、适宜的游戏支持和帮助。
第二次游戏:小猴子荡秋千
口述人:轩轩
“小猴子除了爱上树还爱干什么呢?”教师的提问引发了我和小伙伴们的热烈讨论,我们也来学小猴子荡秋千吧!
我虽然个子比较矮,但我跳得很高,第一次我身体轻轻一跃没有成功,第二次跳起后很轻松地抓住了吊环,模仿着小猴子荡秋千的姿势晃动着身体,小伙伴们大声地数数,当数到15时我还在坚持着,数到20才跳了下来。
仔仔站在吊环下面,踮起脚使劲够着,双手想要去抓吊环,可是没有成功。第二次跳起时够到了吊环,模仿着小猴子荡秋千的姿势晃动着身体,“1、2、3…”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数着孩子们悬垂时的时间,数到8时,仔仔坚持不住跳了下来。
朗朗搬来两张小凳子叠在一起站在椅子上脚尖踮起来正好够到吊环,他紧紧抓住身体悬垂下来,旁边的池子鼓励他:“你不要看脚下,别紧张。”数到5的时候朗朗跳了下来,双手叉着腰深深的呼了一口气。
小余也搬来两张小凳子很快就将自己悬挂下来,好开心啊!
幼儿行为分析
根据上一次活动的经验教师适宜地提高了活动的难度,导入“小猴子荡秋千”的游戏情境,使幼儿不仅得到悬垂锻炼,还能从中体验到快乐。
轩轩对于悬垂的动作比较熟练,动作协调、灵活,不需要成人帮助就能跳起抓住吊环,力量和耐力都比较强,在数数时能达到20秒的时间。
仔仔个子都很高,他没有借助辅助材料, 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够到了吊环,学着小猴子荡秋千,手臂力量和坚持性较好。
朗朗的耐力和力量都比较弱,数到5的时候坚持不了跳了下来,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后又开始了再次的尝试,进步很大。
小余是脚下垫上小凳子才抓到了吊环,但由于紧张怕掉下来双腿蜷缩起来。
教师支持与回应
教师以游戏情境导入,提高了活动的难度和趣味性。有的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成功完成游戏,让幼儿带着任务进行尝试悬垂,提升幼儿上臂肌肉的练习并增强幼儿的耐力,晃动的形式和小猴子荡秋千的场景吻合,数数的同时增加了幼儿对悬垂动作的密度练习,提高了幼儿上肢力量和全身的控制力,幼儿的能力不同程度都有提高。
发起更高的游戏挑战,并请运动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,奖励挑战成功的幼儿。
第三次游戏:小猴子过天桥
口述人:轩轩
滑滑梯悬垂区下铺好了地垫,“小猴子过天桥”游戏开始了,老师请我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。我站在滑梯平台上双手抓住上面的杆子身体悬垂,紧接着双手交替往前移动,“1、2、3……”不一会儿已经到达另一头,轻轻往下一跳脚已经站在地垫上,围观的小伙伴们纷纷拍手,我的脸上露出笑容。
仔仔看了也想尝试,双手抓住杆子,双手交替向前移动了两根杆子,双手支撑不住跳了下来。
瑶瑶来挑战,只见她双手抓住杆子悬垂,身体晃动两下终于坚持不住跳了下来。
贝贝则是双手抓住杆子,脚踩在滑梯攀爬网管子上横着攀爬过去。
幼儿行为分析
通过前面两个悬垂游戏的开展,幼儿上肢的力量和耐力显著增强,因此支持幼儿开展对肢体力量、耐力与协调性具有更高挑战性的悬垂向前移动作。
轩轩悬垂的动作发展最好,悬垂时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,双手交替抓握掌握节奏,前行时身体协调、灵活。
仔仔悬垂时下肢自然放松,腹部和腰背肌呈现一定的紧张收缩,身体自然中保持着协调状态,但控制力和坚持性不够。
瑶瑶会抓握杆子悬垂,身体自然放松,但力量和耐力不够。
贝贝没有尝试悬垂动作,而是借助攀爬网管子进行横着攀爬练习,大胆有创意。
教师支持与回应
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实际出现的状况,在分享交流时请幼儿示范悬垂向前移动作,幼儿观察动作要领,鼓励勇敢挑战,并以幼儿喜欢的情境导入,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,带动游戏氛围。
赞赏幼儿在“小猴子过天桥”游戏中大胆尝试、坚持不懈、勇于挑战等良好品质,帮助幼儿进一步建立运动的自信心。
鼓励幼儿结伴游戏,建立同伴之间的悬垂动作学习“共同体”,以“强带弱”的方式,有效促进同伴悬垂动作核心经验、玩法的学习与体验。
老师的话:
悬垂游戏还在进行中,我们基于幼儿的兴趣,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,为幼儿创设灵活多变,具有趣味性、情境性、挑战性的悬垂运动游戏环境,持续激发幼儿挑战愿望。以幼儿为本,了解幼儿运动游戏中个体的差异性,提供多元、有效、个性化的支持性策略。在关注幼儿动作发展的同时,还为幼儿提供安全、自由、自主的运动心理环境,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运动品质,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。